興華涂層機專業生產廠家2019年7月28日訊 我們聽說前兩年,拜城縣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傳承人馬依拉·熱合,曾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維吾爾族帕拉孜技藝傳承人帕麗丹姆·吐爾地的女兒,在成都參加展示時,出色地完成了現場競技比賽及成品展示,并積極參與了“互聯網+”投票活動。在活動中,還進行了“線上”“線下”推廣和宣傳了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的精湛技藝,讓拜城縣的傳統非遺技藝走進了百姓日常生活。
為了看看新疆紡織業民間文化藝術,7月23日,我們來到拜城縣黑英山鄉明布拉克村帕麗丹姆·吐爾地的家里,看見她和女兒正在整理織好的帕拉孜,這些色彩鮮艷的紡織品,就像一枚枚“活化石”,透露著一種古樸的氣息,散發出一股股時代的藝術文化芳香。
01、時光久遠,記憶猶存
帕麗丹姆·吐爾地是拜城縣有名的能人,身為女性,雖然干地里的活兒比不上男人,但她卻憑著一雙手織繪了自己的美好人生。2012年底,她被確定為國家級“帕拉孜”土紡織技術傳承人。
“帕拉孜”是一種僅存于偏遠黑英山鄉的民間紡織品,也是一種古老的維吾爾族紡織技藝,被譽為紡織技術的“活化石”。這種紡織技藝是古老的手工紡織技藝的再現,可以口述的傳承歷史已有四百多年。
作為第三代傳承人,帕麗丹姆·吐爾地說:“本地紡織技術的歷史,村里的老人們說至少有幾百年了,至今誰也說不上確切的流傳年代。我小時候就跟奶奶學紡織,她說這種技藝很久就有,那時農村的婦女們基本上都會用這種技藝做服飾。”
阿克蘇博物館陳列著一件漢代的絲綢襖,它的紡織技藝跟拜城縣的“帕拉孜”十分相似,但它可以向世人有力地證明在幾千年以前,生活在新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就已經懂得毛紡織技術。
說起西域的紡織技藝,阿克蘇文物局龜茲歷史研究專家艾斯卡爾認為,“帕拉孜”紡織技藝的產生應該來源于石器時代,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最初人類用樹葉樹皮做衣服,然后用獸皮和毛,最后發展到今天的纖維紡織技藝,它只是反映了紡織技藝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
“無論是漢代的絲綢襖,還是樓蘭等地出土的紡織品,它們都是古代紡織技藝發展的歷史佐證。拜城縣的‘帕拉孜’紡織技藝也來源已久,可以說是古代紡織技藝的活化石。”艾斯卡爾說。
02、展示傳統工藝,凸顯傳承精髓
當天,村里的婦女們聽說帕麗丹姆·吐爾地的女兒馬依拉·熱合曼從內地回來了,她們好奇地要讓馬依拉·熱合曼正說說參加成都國際非遺節的新鮮事。“我真是開了眼界,全國各地的傳承技藝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就連國外的非遺項目也參加了這次活動……”馬依拉·熱合曼興奮地給村里的婦女們講述自己的見聞。
這時,帕麗丹姆·吐爾地開始織“帕拉孜” 了,只見她熟練地將經緯線理順,手里拿著“克立奇(梭子)”來回穿梭,一邊不斷用一個刀形木板將緯線壓瓷實,一條長10米、寬30厘米,由紅、綠、橙、紫色組成的“帕拉孜”就在織機一頭源源流出。她說織這樣一條作品要用去羊毛4公斤,至少15天才能完工。
帕麗丹姆·吐爾地介紹,織好的“帕拉孜”可以根據需要的尺寸將幾條拼起來縫成一大張,用來做炕上鋪的毯子、墻圍、坐墊、地毯等等。2007年,一條純羊毛“帕拉孜”毯子最低賣到300元錢,現在慕名而來的客戶越來越多了,如今可以賣到500元以上,但她的生意依舊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是提前訂貨。平時,她還用腈綸、混紡線織些便宜的貨色,也很受歡迎。
在明布拉克村里,多半數家庭都有這樣一套織“帕拉孜”的機具。其工具構造十分簡單:一個普通木架與一個刀形翻板(用來編經、壓經),只要把不同顏色的毛線固定在兩端,通過木架子紡織就完成了。
帕麗丹姆·吐爾地不僅帶動了全村人致富,目前整個黑英山鄉制作“帕拉孜”的家庭已有300多戶,像她木這樣的“專業戶”已有6家,每戶每年的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
03、執著堅守,傳承技藝
明布拉克村的“帕拉孜”雖然不及和田地毯精美,但它可貴就可貴在古樸與原生態。這里的“帕拉孜”,主要是羊毛紡織“帕拉孜”,但也有棉線紡織“帕拉孜”與棉線做經線、羊毛線做緯線的“帕拉孜”。植物染料主要取自于黑英山鄉境內,其中有沙棘樹根、生長在高原山上的野山花、鮮核桃綠皮、石榴皮、奧依丹根等,也有一些是用礦石做染料。
帕麗丹姆·吐爾地說,明布拉克村的“帕拉孜”花樣都是祖傳的,大家按照家里的舊毯子,一代一代就這么仿照著織下來,始終是一成不變的豎條紋。沒有誰哪天突發奇想去改造它。大概忠厚的明布拉克人天生懷舊,在他們心目中“帕拉孜”就得是這個樸實無華的樣子,如果條紋變了,那就成了別的東西。各種花色的地毯他們也會織,但“帕拉孜”不能變。正是這份固執、可愛的堅守,讓古老文化被鮮活保存下來,這比任何一個博物館中的文物都要可貴。
如今,為了傳承這種紡織技藝,拜城縣每年都舉辦“帕拉孜”培訓班,專門派帕麗旦負責傳授技藝,目前已有100多名學生,她們大部分是來自各鄉鎮的農村婦女。
拜城縣文廣局非遺辦主任王麗介紹,“帕拉孜”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國家每年都會給傳承人一定的經濟補貼。目前,該縣正在培養新一代“帕拉孜”紡織、染色技術的接班人,在3年至5年內將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納入縣鄉兩級經濟開發新項目,加以研究,制定出可行的發展規劃,引向市場營銷軌道,使維吾爾族“帕拉孜”紡織技藝健康有序地傳承下去。